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像薛懷一樣在本科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不久前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受雇工作”的比例為73.6%,連續5屆持續下降;“正在讀研”(16.8%)及“準備考研”(3.3%)的比例較2014屆分別增長3.2、1.4個百分點。
在一些名校里,本科畢業生的深造比例甚至高達50%以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梳理31所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在對這些學校的報告進行數據分析后發現,這些“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大多選擇深造。
其中比例較高的高校有:清華大學本科生深造率為7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深造率為74.86%,復旦大學本科生深造生深造率為69.22%,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生深造率為66.94%,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為57.78%。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
司江偉
中國石油大學人才學教授,評論作家
我認為“逃避式考研”的提法本身值得商榷。學術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不同,前者側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后者側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所以,不能把考研讀研看成是純粹的學術訓練過程。從學生自身來講,考研要經歷不亞于高考的競爭,讀研也意味著財力、精力、時間和機會成本的付出。
付出所給予的回報,就是自身人力資本的積累,和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從良性發展的社會形態看,高學歷人才的高就業競爭力是正常現象。而問題的根本在于,是什么因素迫使沒有考研渴求或者讀研能力的本科生加入考研讀研大軍?一是社會因素,由于本科就讀的學校層次、專業無法就業或者滿意就業,讀研成為調整就業的不二法門。二是學校,一些院校出于比較復雜的動機,鼓勵學生考研甚至為學生考研保駕護航。三是家庭,既有“唯有讀書高”的期許,也有讓孩子更好就業的無奈。
我認為當前最大的問題在于,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脫節造成了學生缺乏就業能力,由此造成了沒有讀研渴求或者能力的學生被動考研讀研,這實際上也是教育和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別忘了,在幾百萬考生擁擠地考研讀研拼搏時,大批企業依然面臨著“用工荒“。解決問題的出路還在于教育自身的反省和革命:教育應該給學生什么?
陳光
大連理工法學副教授,評論作家
從高考結束選擇學校和專業開始,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都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就業形勢嚴峻和壓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很多家長和學生就業觀存在問題。根據筆者近年觀察,很多本科生畢業時不是沒有就業機會,而是不想就業,或者對工作條件和待遇期待過高,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何種工作。
這樣的學生有很多選擇考研,一次不成功再進行所謂“二戰”,也有一些學生選擇出國讀研究生學位,似乎高考選專業時就業導向的初衷忘記了。當然,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不同學生會有差異,但很多學生缺乏職業規劃以及學校缺少相關培訓引導,也是事實。那樣,逃避式考研不過是將問題延后了而已。
賈紹鳳
中科院地理所博士生導師,評論作家
不想早就業的逃避式考研,也分多種情況。一種是態度積極的,暫時不想工作甚至有畏懼,希望多學一些本領為將來的就業準備更充分,這值得鼓勵;一種是被動的拖延就業,不想早承擔責任,以讀研為借口留在學校里多混幾年。人總分積極和消極、主動和被動,而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會有好的結局。
一部分讀研的學生很被動,連混出文憑的熱情都沒有,整天不知道要干嘛,實際上是浪費寶貴青春。人總要進入社會,承擔責任。暫時逃避問題不大,就怕養成了總是逃避的惰性!
王博
北京大學博士,評論作家
目前國內本科教育在前兩年以素質通識類教育為主,之后才會進行一些專業課程學習,所以本科生專業知識并沒有學的很深刻很充分,這樣就會導致本科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沒有那么強的專業針對性。
讀研是一種提高自己專業知識能力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過讀研的方式前往更好的大學,讓自己的簡歷更具吸引力。目前研究生招生報考人數和畢業人數年年增加,本科生的市場競爭力會逐漸下降,這也是更多的人讀研的原因。
鄭憶如
心理咨詢師、EAP講師,評論作家
考研盛行,來自你不知道的考「顏」。考研?考延?考嚴?考顏?考蜒?考筵? 起因龐大,牽涉傳統思維、社會走向、社會結構、經濟,只能稍做論述。
顏面 比較、競爭、萬般下品讀書高。爭取名次,爭取顏面。小學中學住宿、考研、出國、海歸。至于沒有證書,看不見的實際生活能力、人際、價值觀、穩定的情商、獨立人格,不重要。才藝班,也是比誰上的多,誰獲取晉級,志在填滿,而不是真正發展興趣。所以在只重視「顏」的系統中,孩子被剝奪了真實生活能力。在心理和實際上都沒辦法面對真實社會。
拖延 沒能力進入真實社會,所以只好加入考「延」,留在自己唯一會做的讀書世界。
筵席 整個招生市場,針對已入社會的人們,就讀管道也增加了,成為一場考「筵」,你考我考他也考,大家都在考,我怎能不考。你有這學歷,我怎能沒有。更加形成了考試的盛宴。
蜿蜒 這成了更崎嶇的道路,無法直視自己的內心。逃避成為主要生存策略,將教導給下一代,形成更蜿蜒的人生。
嚴格 真正該嚴正考核的,是內心。用人時該嚴格的,是能力。招生時該嚴格的,是對學習的熱切。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學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