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不容得我們在人生路上懈怠很久,不然,“比你優越還更努力”的人,會一直是我們羨慕而非比肩的對象。
又到火熱的就業季。很多畢業生已經有了明確的去處,或考研,或工作,或出國。
而其中,名校畢業生的畢業選擇以及畢業后的走向更加讓人關注。前有北大畢業生賣豬肉、送外賣,后有清華畢業生當城管、保安,名校生的去處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我采訪了幾位985、211高校畢業生,他們畢業4年及以上,分布在不同行業。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或許能看到大多數畢業生的就業與生活狀況。
王誠 / 北京郵電大學 / 畢業8年 / 民企副總
王誠畢業后進了一家國內有名的互聯網公司,雖然高薪,但是常年出差。
剛開始王誠覺得,能公費到處走走挺好的。自己大學的時候,周圍同學都到處旅游,讓農村出身的王誠羨慕得不得了,但他知道父母供自己讀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從來不參加同學們的旅游邀請,只是想著自己將來掙了錢,一定也要去看看這大千世界。
5年過去,他漸漸膩煩了這種一直在路上的狀態,每天睜開眼都不知道身處哪里,酒店是他一年中住得最多的地方,他甚至開始懷念家里的土炕。
由于不停地換地方,身體也要不停地去適應新環境,他的睡眠和皮膚狀態都變得很差,雖然在他的觀念里,男人的外表并沒有那么重要,但是畢業3年后聽到久未謀面的老同學說他老了不少的時候,他還是挺難受的。
畢業5年的時候,王誠覺得自己實在是堅持不住了。這幾年每天跟個機器似的賺錢,大學的時候是因為沒錢不敢戀愛,而工作了是因為沒時間,家里也在不停地催婚,可是王誠連個女朋友都沒談過,更別提結婚了。
他也很渴望有個人能跟自己分享一下喜怒哀樂,讓自己在陌生的城市里夜晚不那么的孤獨。
王誠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身體和自己的未來規劃都不允許他再做這個崗位,他跟公司提出換崗,公司沒同意,理由是沒有其他合適的人來做,而且王誠已經有些成績了,可以適當給他加點薪。
由于沒什么其他花銷,加上一直很節儉,王誠這幾年的錢一直攢著了,去老家城市付個首付不成問題,想到這,王誠開始從網上投簡歷,而地點是老家市里。
“我本來以為沒有什么合適的工作,畢竟小城市機會少,但是正好有個公司在當地開拓市場,對我履歷比較滿意,我去那待了兩年,成績不錯,就提拔成了副總。”
王誠說起來一臉的云淡風輕,好像當時辭掉別人艷羨的高薪工作,回到小地方接手一個不知前路的職位是別人的事情一樣。
工作穩定后,王誠很快通過別人介紹認識了當老師的妻子,在雙方父母的操持下結了婚。
現在的工作仍然很繁忙,周末是單休,但是每天晚上能在自己的家中和妻子相擁而眠,這讓王誠感到很踏實,白天的工作壓力也得以緩解。
“結婚后,我胖了十二斤啦!”王誠樂呵呵地說。
剛畢業的時候總是向往大城市,特別是農村出身的孩子,對大城市是有執念的。但是在大城市待久了,發現可能也就那么回事。城市再繁華,霓虹燈再亮,如果你的心孤獨,也照樣體會不到溫暖。
小璐 / 山東大學 / 畢業6年 / 民企職員
比起王誠那樣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規劃,小璐的人生態度則十分“佛系”。
小璐學習一般,長相一般,家境一般,性格也“一般”。大學的時候,她只跟自己宿舍里的同學稍微熟悉點。每天的日程除了上課、吃飯,就是坐在床上看綜藝或者韓劇,不想出門的時候就會叫外賣。四年的時間,小璐的體重從八十多斤漲到了一百一十斤。
大三下學期,大家都開始忙著為自己的未來鋪路:考研的準備功課,出國的準備考試,找工作的準備實習。當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時候,小璐還是一副很淡然的態度,綜藝沒有少看,外賣也沒有少點。
當你問她將來的打算,小璐說,到時候先考考公務員試試,繼而轉過頭去,盯著電腦屏幕上的彈幕哈哈大笑。
意料之中的是,“佛系”的小璐并沒有考上公務員。找工作的時候,小璐也去面試過幾次,都沒有成功。但是小璐也并不著急,畢業后,先跟著身體不好的母親去海南療養了半年,回來后又歇了一個月,才開始找工作。
既沒有工作經驗又不算應屆生的小璐在濟南一家小公司找到了一份行政工作,每天下班后買點水果,然后回到公司宿舍看看書或者電影。
說起工作或家庭,小璐不像我們談論自己父母那樣多,感覺她和自己的父母關系并不是很親密。從談話中我推測,她的父母不住在一個城市。
而父母卻對小璐也沒有什么要求,可能感到對她有所虧欠,所以在物質上進行補償。小璐是宿舍里零花錢最多的,她進超市買東西也從來不看價格。
前段時間我們一起去參加同學婚禮,小璐明顯又胖了,身上肉顫顫的。看到她的小臉,我方想到,這個姑娘曾經只有八十多斤。
“如果有給你介紹對象的,你別排斥,多見見吧,就當拓寬朋友圈了,要不然你自己在那邊也沒啥意思,說不定就遇到合適的呢!”想到小璐不太外向的性格,父母又不在身邊,我勸說道。
“我知道啦,不過看你現在整天家里有個鬧孩子,我都不敢結婚了。再說,也沒有人給我介紹對象啊!”聽到我像個長輩似的勸她,小璐說道。
我跟老公說,小璐這種就是被遺忘的名校畢業生,老公問我:“被誰遺忘呢?”我詞結了,對啊,被誰遺忘呢?
陳乾 / 吉林大學 / 畢業5年 / 待業
說陳乾是待業青年似乎不太合適,因為之前他的兩份工作都不算差,可是看他現在又確實無業,就暫且稱呼他為待業青年吧。
陳乾學法律出身,思維敏捷,能說會道,畢業時考進了市里的法院,成為體制內的人。
工作不久,陳乾就和大學時談的女朋友結婚了。陳乾的岳父家里經商,經濟情況不錯,這也造成了陳乾老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沒孩子的時候陳乾勉強可以應付,有了孩子,陳乾的工資明顯不夠用了。
陳乾的很多同學都成為律師,運氣好、能力強的已經賺了不少錢。早些時候,陳乾還不覺得律師工作有多么好,而且由于自己在體制內,在律師同學面前陳乾總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自從經濟能力不足,陳乾的氣焰一下子短了。
陳乾的家境雖屬小康,但是比起一直經商的妻子家里,還是有些差距的。岳父母對陳乾挺好,但要強的自尊心讓陳乾覺得自己在岳父那里有些抬不起頭。
考慮良久,也征得了岳父母同意后,陳乾辭職了。
律所對公檢法出去的人都十分歡迎,因而陳乾辭職后,很快就進入了當地的著名律所。
可能是從甲方變成乙方的不適應,也可能是悠閑慣了,抑或者別的原因,總之,陳乾不太適應律師的工作。每天跑東跑西的,去原來的單位和同事討好地說話,都讓陳乾感覺不好。
硬著頭皮干了兩年,陳乾拿回家的錢是比之前多了,但是陳乾的心情也越來越不好,每天只有在看到孩子的時候,陳乾的臉上才有點笑容。
陳乾的老婆在很久之后才發現陳乾的不對勁,覺得這樣下去陳乾肯定會得抑郁癥。兩個人深談了一次后,陳乾的老婆決定請老人出面給看孩子,自己也出來工作,分擔家用。
陳乾小心翼翼地跟老婆提出,想重新考公,進入體制內,本以為會迎來暴風驟雨,沒想到老婆非常支持。
“我要殺回去了!”陳乾跟我說完這句話不久,就辭了律所的工作,專心準備起公務員考試。
常鴻 / 天津大學 / 畢業4年 / 在讀博士
見到常鴻,就能感到,這是一個蜜罐子里長大的女孩,沒什么心機,一雙大眼里充滿了無辜。
誰也沒想到,大學四年里整日戀愛的常鴻,最后卻不聲不響地去國外讀了博士。
常鴻在大一時談的男朋友,與她感情很好。她常常是早出晚歸,與男友在一起。平時宿舍的集體活動她也不參加,參加也是帶著男友。
畢業后,常鴻去香港讀研,一年后,研究生畢業的常鴻進入了父母所在的高校,并在任教兩年后去了日本繼續讀博深造。
本來,家境清貧的大學男友是入不了常鴻父母法眼的。據常鴻說,男友第一次見到自己父母的時候,手心里都是汗,說話聲音也有些發抖。但是常鴻表示非嫁不可,最后常鴻父母妥協了,條件是常鴻男友必須在女兒所在的城市落戶。
常鴻在讀博期間辦理了半年休學,生了孩子。現在,她已是有房有車,有娃有學歷的“人生贏家”。
不得不說,對于貧寒子弟,辛苦拼來的985學歷很多時候是救命稻草,是借以改變命運的轉盤。考上985的那一刻,是很多人命運中的高光時刻,而畢業的那一刻,也讓很多人身上的985光環消失。
但是,真正的“幸運兒”,是會利用、把握機會的,會在已有的平臺上通過加持,進一步賦予自己能量,為自己的人生錦上添花。
很多時候大學的輕松氛圍讓我們誤以為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豈不知,出了校門,他人的各種加持才真正顯出厲害。努力是一個漫長而持久過程,不容得我們在人生路上懈怠很久,不然,“比你優越還更努力”的人,會一直是我們羨慕而非比肩的對象。
趙彤 / 山東大學 / 畢業6年 / 事業單位職員
生命在于折騰,這句話用在趙彤身上再適合不過。
趙彤是考研大軍的一員,可惜第一年并沒有考上。畢業后,趙彤在學校旁邊租了個房子,仍然考研。一年的準備沒有換來滿意的結果,趙彤再次落榜。
考慮到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趙彤去了男友所在的城市,找了一個清閑的工作,一邊上班一邊學習。還好,第三次考研,趙彤總算是圓了自己的碩士夢,考上了華中大,去了遠離男友的城市,武漢。
距離產生的不僅有美,還有隔閡。趙彤在讀研后,和男友分手了。
畢業后,趙彤到河北當上了選調生。趙彤家在南方,父母一直希望她能回去。只是趙彤“野”慣了,幾年間,山東、河南、湖北、河北,趙彤已經輾轉了四個省,此外,還有家鄉所在的一省。
本以為趙彤這次會塵埃落定,誰知道,不久后她辭去選調生,前往前男友所在的城市——杭州。
“還是覺得放不下。”知道周圍人都驚訝,趙彤說了這么一句。
父母對此既不理解,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女兒是任性慣了的,父母無奈,也只得順著她。
趙彤的父母原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家里把她當男孩子養,父母對她非常嚴格。她自小被父親規劃好了道路,卻在大學畢業后天南地北地跑。大概不停地變換自己的生活狀態,是趙彤對父母一種無形的抗爭。
在杭州,趙彤考上了當地一個事業編,和男友在當地一個老小區租了一室一廳,每天過著小夫妻的生活。
當我問她是不是過兩年還要換個地方時,趙彤似毫不在意,笑嘻嘻地說:“誰知道呢!”
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在畢業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許只有走過不少彎路,才能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向。
所以,不要慌,世間萬千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未來,它或早或晚,但都需要你努力地準備好,再去迎接。
注:本文轉載自:我們是有故事的人,采訪對象為化名。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學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