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填寫志愿時,不知道該怎么選專業。有些同學也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就一直在填寫專業上頗為糾結。為了讓考生了解自己擅長哪個科目,該怎么選擇專業,學府考研以就讀生物學的同學為例,為大家介紹下生物學畢業后,考生該怎么挑選適合自己的專業。
一、關于考研難度和考研的意義
生物相關專業的考研,涉及到水生生物、生態、神經生物學、結構生物學、植物遺傳學……非常多的選擇空間,在除了少數純文科院校以外,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生物相關專業。故,在考研過了國家線(理學290以上)的情況下,絕對不用擔心沒有學上。而對于生物學目前難就業的現實情況和就業面看似狹窄的粗鄙觀點,導致很多人不愿意選擇生物學作為考研的對象,即使選擇了也有很多人是本著混一個碩、博文憑的初衷。
第一,關于生物學就業面狹窄等問題。生物學是一門偏理工科的學科,在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上,在除了公務員選崗位的尷尬問題以外,生物學的就業涉及到了醫療行業、制藥行業、食品、園林、農業、甚至化學和材料等領域。之前聽聞過某考研老師詆毀過所謂“獸醫”專業,其實“獸醫”專業在我看來,是“動物科學”或“動物醫學”的簡稱。擁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掌握了基本的理化生基礎,擁有基本的實驗室素質和進行基本操作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從事上述很多行業都是行得通的。
另外,擁有專業背景的人,才能更好的認識到這個行業的走向和發展前景,于是可以幫助其成為管理類人才或者從事相關金融、經濟形式的預判。但是一個純文科類專業卻不可能做到擁有一個一技之長。而如今,生物學的考研遠比金融、法律、或者一些工科專業來的更加簡單,因為競爭更小。這種事情在美國也屢見不鮮,譬如如今華人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人,大多為生物學家(施一公、王曉東等),而生物學家中大多為植物學家(朱健康、鄧興旺等)。
究其原因,不是因為中國的植物研究有多么強大,而是國外的研究重點和國內國情不一,頂尖人才和次尖人才的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第二,關于工資薪酬低下的問題:中國是人力資源大國,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既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保證,也是老百姓的追求。一國的健康水平又與生命健康產業規模相關。過去十年,中國的生命健康產業經歷了高速的發展,產業規模已達4.1萬億,名義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7.2%,超過了GDP增長速度。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相對不發達的階段:生命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中國2015年的數據為5.9%,而美國和日本分別是16.9%和11.2%,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位9.5%。而人均醫療健康支出,2015年中國的數據為469美元,更是遠遠落后于美國(9451美元)和日本(3966美元)。
由于老齡化和城鎮化的發展趨勢,各類疾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加。以腫瘤病人為例,無論是新發病例還是死亡病例,都呈增長趨勢。同時個人、家庭和國家的健康醫療消費成本負擔也越來越高。未來健康醫療資源的需求和投入將持續增長。因此,上海地區科學的發展方向就是人體健康,為生命健康產業提供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和創新創業人才,是學校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也許有人認為生命科學專業一時就業困難,但我相信,人類健康是永恒的主題,選擇生命科學和技術專業的學生是有遠見的,我們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第三,關于文憑:其實兩張紙對于人的一生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有人說,學歷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門檻。但是其實大家在都接受了本科——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應對社會發展的基本素質。在任何崗位、任何條件下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保證自我的不被淘汰。本科生如此,博士也一樣如此。舉個簡單的例子,施一公早就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了,但是如果不是積極投入結構生物學的發展中,敏感的捕捉到了冷凍電鏡已經解決了分辨率低下的問題,從而把自己的主要研究手段從X射線晶體衍射轉換為冷凍電鏡技術,也不會有如今剪切體結構這般世界級的成果出爐。
文憑的確在就業的那一刻,那一年,或者那一個月會成為一個問題,在有些時候。但是現在的社會早就脫離了之前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在學術資本加速通貨膨脹的今天,由文憑導向變成能力導向的公司和企業已經越來越多了,不看畢業于哪而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顯然才是最科學的做法。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美國歸國的優秀博士后可以直接獲得國內985高校的正教授甚至更高的行政職務,而現在在發達的一線城市,博士后和本土培養的土鱉博士百花齊放,都可以靠本事拿到一流大學的助理教授職位。以后這種現象會慢慢向二三線城市普及,國際通用的終身教授制度也會在更多的中國高校試點。
考研,應當以自己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在如今中國生命科學的旗艦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例,博士畢業后去賣試劑、賣保險的比比皆是。但其中也有人會利用自己的技術和專業知識以及廣博的人脈關系,預測清晰市場的需求和走向,在利用生物學的技術制備如感受態細胞等耗材,在短短幾年內自己開公司大賺一筆;有人利用自己對科研的熱愛,獲得國家“優青”“青千”,拿到助理教授或者985大學正教授職位并做得很好,做出了許多原創性的開創性工作,實屬不易!平臺在手,但利用的人始終是自己。
二、關于考研擇校和生物學考研的現狀
目前國內生命科學形式比較明朗,每年高水平論文數量都在增加。其中不乏施一公做出的剪切體結構、饒毅做出的老鼠性偏好關鍵基因、水稻雜交優勢等原創性高水平的工作。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不斷地在縮小,并且在植物里的水稻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等幾個領域可以做到引領世界的程度。
從一開始的中科院系統遠遠超過高校,到現在的多強局面逐漸產生。再也沒有哪家單位立足于霸主地位。究其原因,應該歸功于國家的“千人計劃”的實施和國內的科研經費持續走高。雖然也暴露除了很多問題,比如認影響因子、認人才帽子而不認具體的科研工作等。但是總體來說各個高校的水平都在不斷提高。
如今總體而言,傳統985高校里,由于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正式成立,清華北大的生命科學實力一舉趕超中科院系統,如今擁有和中科院一流研究所不相伯仲甚至更強的科研實力。清北聯合中心不需要推免名額,不需要考試,只需要申請。所以也是有志于攀登生命科學高峰的人的理想選擇。其他比如北師大的生態學、中海的海洋生物學等,也都可以為有志于做相關領域的人提供平臺。
中科院系統里,水平層次不齊。有的研究所可以和清北相提并論,有的研究所過了國家線就要,復試也不太刷人??佳须y度也是相差很遠。目前國內的中科院系統,生命科學里,以北京和上海為最強。北京的研究所里以生物物理所為典型代表,在多個領域都做出了很多貢獻。遺傳發育所也是植物學領域數一數二的知名研究所。上海的生化與細胞研究所一直都是中科院生物里最強的研究所,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上海生科院里三大老所——生細所、植生所、神經所現在也代表了國內三個領域的最高水平。其中神經所已經成長為世界最高水平的神經生物學研究單位,植生所和逆境中心合并之后,有了朱健康院士的助力,也可算國內數一數二,有成為世界一流的潛力的研究所。
在傳統的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統以外,有一群試圖改變中國教育體系的人正在做著試點工作,于是有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成立。目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也算是生命科學里國內名列前茅的研究所。曾經一度成為國內第一,但最近沒有往日的輝煌了。也能算是和清北聯合中心有相同競爭力的研究所。
在高校領域,西湖大學今年成立,按照國外最流行的終身教授制度建校,以后應該會發展的很不錯。如今可以接受本科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也就是所謂的申請制度的直博生,無需考試,提交簡歷面試即可。
上??萍即髮W,是國內第一所按照終身教授制度建造的大學,小規模的精英教育,校長的知識非常的深邃,這個可以自己百度。目前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幾乎可算是國內前幾名的水平,擁有或這共享上海地區幾乎所有大科學裝置(目前投入近100億),承擔建國以來投入最大的大科學裝置(86億),學校也作為張江國家科創中心的管理中心之一,按照國際一流大學的標準招募人才。如今的科研實力蒸蒸日上,里面很多助理教授、副教授的水平都可以直接在中上985大學(不包括清北復交)謀得正教授的職位。
南方科技大學,類似上海科技大學,不贅述,工資水平可能更高些。學校在深圳。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在浙大八個和生命科學相關的學院里算是比較強的,推薦理由是因為資金投入多加上用了國際通用的終生教授制度。
關于研究生工資問題:目前上海地區的中科院系統和上??萍即髮W普遍價是碩士一年級2600-3000不等。學費交八千后三個月退還,之后轉博后待遇更好。上??萍即髮W的計算機相關專業,根據最新政策,轉博后博士最高工資給一萬每月,每個博士給半年到一年的出國機會及數次出國開會機會。生物學博士目前上海中科院系統最高給6000多些。學費交一萬返回一萬三。
三、關于現在局勢的一些小看法
生物學博士的確存在就業問題,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研讀博。本科期間好好思考,找好自己的路方是正道。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學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